铍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

铍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

概述:
    1.工业应用  铍主要用于合金制造、X射线管、制造耐高温陶瓷及原子能工业等。在铍冶炼中常发生氟化铍(BeF2)、氢氧化铍[Be(OH)2]、硫酸铍(BeSO4·4H2O)、氯化铍(BeCl2)、氧化铍(BeO)和金属铍的烟尘、粉尘和溶液。其中氧化铍粉尘最易飞扬。
    2.理化特性  铍是灰白色轻金属,具有质轻、张力强、坚硬、耐高温、不锈、不易被腐蚀、不受磁力影响,撞击时不发火花等特性。铍挥发物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很轻的氧化铍粉尘。在自然界中铍主要存在于绿柱石(3BeO·A12O3·6SiO2)中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病因

病因:主要是由于接触到铍挥发物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的氧化铍粉尘所致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铍及其化合物对皮肤、上呼吸道及肺具有明显的特征性毒性作用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
    1.皮肤病变
    (1)接触性皮炎:由于接触铍或可溶性铍盐的烟尘、挥发物所致。多于接触后1~2周发病。皮损好发于面部、手部、前臂等,其表现与一般接触性皮炎无异。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对铍的过敏反应而致。有学者用4种不同铍化合物作动物皮肤试验,发现铍-血清白蛋白组的斑贴试验呈强阳性。有用5%~10%硝酸铍作斑贴试验,2周后于受试区出现瘙痒性水肿性红斑,继而出现疣状增殖性反应,历时1个月消退。
    (2)溃疡:往往是由于皮肤先有小创伤再被铍或其盐类沉积于皮肤内而引起。多发生在手、腕、前臂等处。其表现与铬疮相似,不易愈合,仅在彻底消除铍后才获痊愈。
    (3)皮肤肉芽肿:是由不溶性铍化物,如氧化铍的微粒侵入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特殊损害。荧光灯碎片割破皮肤时由于碎片中的磷酸铍沾染亦可引起。初为小结节,质硬,黄豆至蚕豆大小,以后其底部纤维组织坏死,部分组织增生,有时形成溃疡。
    2.其他病变  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发炎、急性铍肺及慢性铍肺,后者主要是铍及其氧化物所引起的肺内弥漫性肉芽肿病变。有明显的X线征象。尿铍测定能反映机体接触铍的水平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有时形成溃疡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诊断

诊断:用5%~10%硝酸铍作斑贴试验,2周后于受试区出现瘙痒性水肿性红斑,继而出现疣状增殖性反应,历时1个月消退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治疗

治疗:目前尚无特殊疗法,国外有采用某些氨基亚磷酸类药物(如乙烯氨基丙烯亚磷酸二钠盐)及喷替酸钙钠(促排灵),对铍有良好的加速排除效果。

预后

预后:形成溃疡时不易愈合,仅在彻底消除铍后才获痊愈。

预防

预防:铍的生产应做到密闭化、机械化,尽可能采用湿式作业,避免高温加工。尽量避免直接接触铍。注意个人卫生防护。做好含铍废气、废水、废渣的处理。工人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